《德国之声》:中国球迷身穿八路军军服,日方没有介意

来源:98篮球网 足球资讯

《德国之声》:中国球迷身穿八路军军服,日方没有介意

中国男足又输了,这次输得更彻底,创下了三项罕见纪录:

1975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正式比赛中最大比分差距;世预赛单场最多丢球记录;距2012年0比8不敌巴西后史上第二惨败;《德国之声》:中国球迷身穿八路军军服,日方没有介意(1)

图片来源于网络

在东京,现场有5万热情的中国球迷目睹了这场疯狂的“教学赛”,原本被寄予厚望的中国男足被打得披头散发。毫无招架之力,表现堪称业余。

这场比赛有多离谱?

中国球迷不满意,日本队也不满意,一些日本球员认为中国队太弱,和中国队比赛简直是一种羞辱。

赛后,中国记者采访了日本主教练,在面对“对中国队有何评价”的问题时,森保一礼貌地回答:中国队的球员身体素质都很好、一对一攻击性也好,日本队打得很艰苦。

这句话怎么听都不像是表扬,更像安慰。

《德国之声》:中国球迷身穿八路军军服,日方没有介意(2)

《徳国之声》报道

相比日本主教练的客气,西方媒体总算又逮到了阴阳怪气的天赐良机,他们的评价可一点都不客气。

日本媒体《日刊体育》声称,有道是首战最难突破,但对于日本来说,这场首战简直太轻松了,中国队的实力太弱了。

《德国之声》将报道的重点放到了球迷身上,这家媒体表示:

在比赛前,有中国球迷身穿八路军军服,高呼“今年是抗战胜利79周年”,并大声呼喊“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,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,不相信有消灭不了的敌人”等一连串爱国宣传口号,一度引发在场中国球迷情绪高涨及欢笑。

《德国之声》认为,中国球迷此举似乎是为了传递正能量,日方没有特别介意,但如果日本球迷穿着皇军军服,挥舞旭日旗出现在中国队的主场又会发生什么?不可想象。

《德国之声》:中国球迷身穿八路军军服,日方没有介意(3)

中国球迷

0:7的比分终于彻底扒下了中国男足最后的底裤,许多人将责任推到球员身上,我认为是不准确的。

中国男足真的培养不出优秀球员吗?并不是。

上世纪末,中国男足并不缺乏炙手可热的足球明星。随便说几个就可以吊打现在的一众球员,比如范志毅、马明宇、李明、区楚良、杨晨,宿茂臻、孙继海……

那时的中国男足在每一个位置上都有亚洲顶尖的球员,虽然打韩国比较吃力,但基本稳吃日本、沙特、伊朗等强队。

那时的日本队有严重的“恐中症”,赢中国男足是他们十几年孜孜不倦的梦想。

《德国之声》:中国球迷身穿八路军军服,日方没有介意(4)

范志毅

市场化是中国足球水平急转直下的根源

1992年,中国男足开始了市场化改革,各地足球队纷纷成立俱乐部,财大气粗的企业开始涉足绿茵场。

1994年,甲A联赛在万众瞩目中拉开帷幕,那时候,所有人都认为中国足球的又一次飞跃已经到来,因为有了资本的投入,重赏之下必有勇夫,高薪一定会吸引更多有实力的队员为国效力。

离谱的是,市场化以后,中国足球反行其道,水平越来越差,尽管足协不断调整联赛赛制,但水平的断崖式下降一点都没有改变。

由此看来,中国足球的市场化改革是失败的。

如今,联赛已经成为金钱的逐利场,许多教练、裁判以及球员根本不在乎结果,他们更在乎收入,只要有收入,踢成什么样有那么重要吗?

《德国之声》:中国球迷身穿八路军军服,日方没有介意(5)

中国球员网络评分

对中国足球一往情深的球迷仍然在苦苦等待并从未放弃梦想,但实事求是地说,球员不是输球的主因,市场化才是。

市场化已经让中国男足丧失了前进的方向,足协既当裁判又当队员的奇怪角色更是输球的直接原因,如今的中国男足,赢球不是主要目标,赚钱才是。

解决足坛顽疾的灵丹妙药是“非市场化”

在目前的大环境之下,中国男足不适合市场化,市场化让很多真正热爱足球的孩子无法上场,为什么?因为他们没有争取上场机会的资金。

从大的范围来看,国内推向市场的体育项目基本全军覆灭。比如男篮、女排、女足等等,反倒是那些没有市场化的体育项目始终保持了良好的竞技状态,如游泳、田径、体操、跳水……

《德国之声》:中国球迷身穿八路军军服,日方没有介意(6)

图片来源于网络

因此,足球重回体制内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,虽然会流失一些为钱而来的球员,但也给了真正热爱足球的孩子更多的机会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