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人的"骑行自由"是如何被"偷走"的?
► 文 观察者网 周毅
今年来“骑行热”逐渐升温,骑行装备也来到公众视野之中。
可骑行的“门槛”并不低,两千多近三千一辆的自行车,也不过是入门款中的“入门款”。在人们渴望回归户外,奔向自然的时候,不菲的成本似乎偷走了很多人的“骑行自由”。本是追求快乐的运动,却因为动辄数千数万元的报价,增添了些许“价格焦虑”。
受历史等原因局限,自行车市场的话语权长期被国外品牌所把持。虽然近年来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,包括老字号在内的国内品牌,足以提供有竞争力、有性价比、有差异化的产品。但总体而言,它们缺乏足够的曝光和流量,缺乏触达消费者的机会。
好在通过拼多多和百亿补贴,消费者和老字号们拥有了一个双向奔赴的机会。在拼多多上,国产老字号赢得了用户关注和认可,极具性价比的产品帮消费者寻回了消失的骑行自由。百亿补贴更用真金白银的实惠,偷偷治愈着成千上万人的价格焦虑。
中国是自行车大国。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,全国有1亿多人经常性骑行,或把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,有近千万人参与自行车运动。固然,自行车可以成为“奢侈品”,但整个行业不应该只有“上行”这一种答案。
在更为广袤的下沉市场,还有很多很多收入一般的劳动者。他们的兴趣爱好、骑行自由和健康快乐同样重要。让每一个消费者都买得省心,用得放心,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享受到商品市场发展的红利,或许这正是拼多多的价值选择所在。
3000多也只能算准入门款?骑行圈现状:越贵的越难订
“贵是真的贵。”
聊到当下的“骑行热”,聊到现在的自行车市场价格,骑行爱好者刘颖(化名)如是说。作为一名资深玩家,在天气好的时候,刘颖几乎天天骑车出门。上班通勤、日常锻炼、休闲娱乐……多年来,自行车已经成为刘颖的万能搭子。
陪伴刘颖的是一辆国外品牌公路车。刘颖说,现在整个市场的公路车价格都不便宜,某些品牌的入门款就2999起——而且供不应求,“很多人还会加价买”。不过在某种程度上这种车并不算真正的“公路车”,想真正入门公路车可能要7000元人民币起步。
“公路车最具性价比的是1万5到3万价位的。”
“有价无市。好车根本订不到。”刘颖补充说,价格甚至不是骑行爱好者们面临的最大问题,问题在出货量。“所有牌子的车基本都没现货。要预订,而且越贵的越难订。”
“买车就像买包一样”,刘颖打了个比方。
好的公路车会用更好的科技、更好的材料,性能更强,它们在比赛中的表现也会更好,品牌溢价更多。不过在刘颖看来,性价比才是她最关心的东西,价格上不封顶,“再往上,再高的价格其实在科技上没差,有差异的恐怕只是出去骑车的炫耀感。”
和刘颖不同,刘雨涵(化名)可以居家办公,因此她并没有通勤的需求。在晴天的傍晚或者夜里,她会骑车锻炼,放松心情。“我自己的车和周围朋友的基本都是外国品牌。”刘雨涵表示,除了凤凰、永久、喜德盛之外,这些年对国内其他品牌印象不深。
谈到现在的市场价格,刘雨涵最直观的感受也是一个字:贵。
“两三千要买公路车,只能买最最便宜,最最入门的款。”在刘雨涵看来,自行车贵的原因来自科技和性能的“消费升级”,“碳架碳圈的车,那骑上去感觉自然不一样”;另一方面,就在于品牌溢价。
刘雨涵看重的也是性价比:“从理智上来判断,我目前不太追求竞速或者比赛,主打日常锻炼,偶尔骑一个小长途放松心情,追求高价的产品其实不太必要——而且配置太高对我来说也性能过剩。目前就是在能力范围内,挑选最合适的。”
“骑行”很简单,但昂贵的自行车让人心情复杂。这个问题对新手们更明显。
两三千的“准入门款”,上万元的“入门款”,自行车价格从来都不亲民;受消费需求多样化、有效供给相对不足制约,热门产品还经常会断货;国外品牌独掌话语权,无形中也在挤压消费者的选择空间……
“骑行自由”,真就这么遥远么?
事实上,中国自行车产业并不弱。
从产量上来看,中国是制造业大国,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统计,2021年中国自行车产量达7639.7万辆;从品牌上来看,包括凤凰、永久、喜德盛在内,很多国产品牌已经逐渐补足了技术等方面的短板,在海外市场上也受到了不少的认可。尤其是很多差异化、性价比产品,口碑相当不错。简言之,我们是不缺乏供给能力的。
中国同样也是两轮脚踏自行车制造大国 数据来源:国家统计局
普通人的“骑行自由”,到底被谁偷走了?
除了技术力、知名度的差异外,一个离不开的话题是信息壁垒。
品牌心智往往会影响行为。在自行车时,很多消费者会参照先前的价位和品牌进行选择,导致新品牌不容易入围。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有的品牌有价无市,有的品牌无人问津。
在自行车市场上,不管是同价位产品,还是有差异化的性价比产品。当下国产品牌都提供了非常多的选择。只是大量高性价比的产品和“国产平替”,始终缺乏一个触达消费者的机会。
幸运的是,在拼多多的帮助下,这片断层正在被修补:一方面,经由电商平台这一媒介,拼多多为消费者提供了最丰富的选择,还为他们带来了最极致的价格。还有信息的透明和服务的升级,它们也为消费者者扫清了后顾之忧。
对国产品牌而言,线上渠道弥补了传统线下销售的局限。尤其是百亿补贴带来的流量和曝光支持,让品牌商家和普通消费者可以携手一起,迎接一场双向奔赴。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交易方式,也有利于他们更快地感受市场变化,不断迭代升级。
在拼多多,他们夺回骑行自由
在上海市中心某品牌自行车门店里,共摆放着三类产品,公路车、山地车和平把公路车。公路车放在门店入口的醒目位置,价格1万7起步;里面的山地车标价更高,往往两万向上;里面的小房间放着平把公路车,不起眼,但是它是走量最大的品类。
店主表示,今年上半年骑行热潮逐渐升温,很多消费者前来求购。“最紧缺的时候热门产品甚至需要提前半年预订。”店主介绍道,其中一款平把公路车标价2000多元,它是“最便宜”、“最普通”、“最入门”的一款,但却是全店性价比最高、卖的最好的。
在最前端的卖家眼里,对性价比的执著已经成为眼下大多数骑行用户的普遍画像。
供给侧早已捕捉到了这些信号。
据“永久牌”自行车相关负责人介绍,这几年伴随着自行车骑行热潮的重新回归。国际上高端的自行车品牌纷纷入驻中国市场,这类高端自行车品牌和高性能车型的价格往往较高,价格确实成为了很多消费者入局的门槛。不过,从当前的市场行情来看,高性价比产品有很大的优势和前景。
通过拼多多,一些消费者正从这些老字号国产品牌身上,找回那份纯粹的“骑行自由”。
在拼多多上,老字号凤凰牌自行车的一款产品卖出了4.6万件。这架价格低至300多元的自行车虽然并不面向高端竞技需求,但它足以应对工作通勤、休闲出游,骑行健身等大多数场景。通过拼多多百亿补贴的加持,消费者还能享受到更多实惠。
对于一些“进阶”产品,百亿补贴也为消费者们带来了实惠。在拼多多上,一款售价2000多的凤凰牌山地电动自行车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喜欢,用户在获得实实在在便宜的同时,个性化的消费体验也得到了满足。
2022年,凤凰自行车在平台的整体销量突破3亿元。在百亿补贴的推动下,凤凰折叠自行车、代步自行车等单品销量超过4.2万辆。
这是当下追求骑行自由的普通人,纷纷涌向拼多多的一个缩影。
通过“百亿补贴”,拼多多正将大牌正品以全网底价的方式触及消费者,品牌方可以将大量质优价平、外观潮流的产品提供给用户,将性价比发挥到极致。某种程度上,这正是实现中国人“骑行自由的关键。
因为在当代中国,既有北京、上海、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,也有成都、重庆、武汉这样的“新一线”,但我们更有广大的中小城市和广袤乡村。我们始终怀揣这样一种愿景:无论生活在哪、收入多少,人们都应该有机会享受骑行带来的快乐。
如今老字号和电商平台正走向结合,在1+1>2的合力之下,这种愿景正在走进现实。
用市场这双手,拨动“骑行自由”更多的可能性
“骑行”热潮下老字号自行车被买爆,或许也是国产品牌出圈的一个机会。
在刘颖看来,受历史条件制约,刹车、拨片、压盘长期被若干个国外品牌垄断,消费者基本没有别的牌子可选;此外,国外在碳架技术和制造上拥有优势,车架又直接跟骑行安全相关,再加上大型赛事带来的品牌效应。不少人扎堆式涌向国外品牌。
但沈承天(化名)对某些行业现状显然有些忿忿不平。在他看来,除了历史原因之外,像套件价格贵这样的问题,背后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太小,国外龙头品牌手握专利、垄断涨价。一些用户为此买单,最后又反过来助长了这种风气。
有一件让沈承天至今难忘的事:国外某品牌的某套件价格原来为1万元,某国内品牌的该套件平替只要2500元左右,却能实现其95%的性能。最后市场用脚投票,结果没过多久,该国外品牌就降价到5000元。
在一些消费者看来,骑行市场也需要一个挤溢价、去水分的过程,而市场自由竞争是最理想的途径:那些更有技术力和价格力的产品,可以在市场中脱颖而出;消费者用脚投票,这也会反过来促进企业和行业的健康发展。
国内自行车品牌通过电商平台出圈,可能还有一种更为现实的意义:消费会回馈甚至反哺供给端,促进企业发展。在国外品牌“有价无市”和国内品牌需要出圈的夹缝中,电商平台的助力,正是老字号和国内自行车制造业开拓进取、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。
自行车行业,其实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消费升级的行业,它和社会的进步是同频的。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,聘礼或嫁妆俗称“老三件”,即自行车、手表和缝纫机。作为家庭生活水平的表现,那时的自行车或许和现在的汽车差不多。
彼时自行车的主要功能是通勤,这是一个以数量来决定的市场。中国庞大的人口,决定了我们要先满足市场的基本需求,才能进一步满足进阶和个性化需求。但随着地铁、公交、汽车网络的健全,自行车的通勤意义被慢慢淡化。
当它转向休闲、竞技等垂直市场,我们难免会经历价格、定位和产业转型的阵痛。
发达国家自行车行业起步早,核心技术和专业积累多,包括比赛在内的长线产业布局非常广泛。由技术专利和品牌心智建筑的壁垒,并非国内品牌短期内就可以轻易突破的。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事实。对整个产业,我们需要更多信心和耐心。
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对老字号们的支持,正是一个促进信心和耐心的机会。
有企业负责人表示,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对骑行者和自行车制造商带来了双向的帮助。拼多多平台有着其特有的人群目标,商品价格相对较低,能够满足大众的消费需求,从而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的关注,让消费者能够增加选择和比价平台;同时也为自行车制造商提供了更好的销售渠道和市场推广机会。
或许这能帮助我们理解:喜欢骑行的人们为何纷纷涌向拼多多。
考虑到中国的人口基数和社会发展阶段,中国的自行车行业长期将是双引擎驱动的:一方面是技术、材料、行业标准的“向上”,只有更核心的能力才能打造最极致的产品;另外一方面是性价比,只有打破信息壁垒、渠道壁垒、成本壁垒。将更多领先技术“下放”,将更多产品价格“下探”,让更多的实惠触及消费者,才能激发整个市场的活性和信心,最终反哺行业和整个市场的发展,与各方共享发展红利。
或许这正是实现骑行自由的关键所在。
的确,中国不乏高收入者,也从来都不缺“为热爱买单”的人。但在中国大地上,数量更多、比例更大的是中低收入人群,他们品质商品、享受多元生活的需要,同样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不应该被忽视的东西。
当微风拂面、天气灿烂的时候,他们也可以走出家门,不用担心自行车的质量、品牌和价格,不用带着任何羞耻和焦虑——他们仅仅需要骑上车,无忧无虑地感受自然,取悦自己。
为人类带来幸福,或许这就是购物的意义所在。
热门话题